发表时间: 2024-02-04 08:22
如果要评选中国历史上的艺术家皇帝,宋徽宗一定会榜上有名,他在诗歌、绘画、书法等领域都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水平。
但是徽宗却不是一位好皇帝,他接手的是一个繁花似锦的大宋,这样一个大宋,为什么在徽宗在位期间如此快的由盛转衰?
让我们拨开迷雾,走进宋徽宗的一生。
1082年10月10日,宋神宗又添了一位皇子,就是后来的宋徽宗赵佶,徽宗跟南唐后主李煜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两人都有很高的艺术造诣,都才华横溢,在政事上都比较昏庸,都是亡国之君,甚至在出生的时候还有一个关于他俩的传说。
据说徽宗出生之前,宋神宗到秘书省巡视,看到墙上挂着一幅李煜的画像,神宗对李后主非常欣赏,就在旁边的椅子上坐下,然后就睡着了,朦胧中看到李煜从墙上的画中走了下来,对神宗说:“恭喜陛下今夜喜得龙子,此乃天上文曲星下凡,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是不世出的奇才。”
神宗正想搭话,李煜又回到了画中,神宗朦朦胧胧的又醒了过来。
内侍看到神宗醒来,就说:皇上累了,刚才都坐着睡着了,回宫休息吧。
神宗这才意识到刚才是做了一个梦。
当天晚上,徽宗就降生了。
在赵佶一岁时,神宗就封他为镇宁军节度使、宁国公,宋哲宗继位后,又封他为端王。
后来哲宗唯一的儿子赵茂夭折,没有子嗣继任大统,心里着急,就派人去找道士徐神翁询问,徐神翁说:上天已经降下嗣君,大人何必再问?
派去的人一头雾水,一再逼问,徐神翁还是不肯明说,怕泄漏了天机,在纸上写了“吉人”两个字,就不再答话。
哲宗召集群臣询问“吉人”二字的含义,满朝文武都面面相觑,都悟不出来其中含义,只能不了了之。
后来,赵佶府里发生了一系列祥瑞事件,又找人占卜,都暗示他要继任大统,但是此时哲宗还年轻,他还不敢有非分之想。
但是赵佶是一个有心机的人,他知道仅靠这些祥瑞并不能登上皇位,他需要赢得朝中有权势的人支持,而朝中最有权势的人就是向太后,他不断去讨好向太后,买通太后身边的宫女说好话,向太后逐渐对他有了好感。
1100年正月十二日夜,哲宗皇帝驾崩,年仅二十五岁,哲宗没有子嗣,向太后就召集大臣商议,选一个皇位继承人。
其实太后心中早已有了人选,赵佶登上了皇位,史称宋徽宗。
徽宗登基后雄心勃勃,他想做一位明君,想把大宋打造成太平盛世,刚上任就开始大刀阔斧的整顿朝纲,破格提拔了一些正直敢谏之人担任高官,然后又广开言路,鼓励大臣上书直言。
徽宗又罢黜奸邪,罢免了安惇、蔡卞等奸佞之人。
徽宗登基时,向太后垂帘听政,现在看到徽宗选贤任能又罢黜奸邪,朝政清明,垂帘听政不到半年的时间,向太后就还政于徽宗。
徽宗继位之初的表现确实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但这却是昙花一现,没有延续下去。
此后,朝中两位宰相韩忠彦和曾布意见不合,后来演变成了两派的斗争,然后之前被贬的蔡京东山再起,回到了朝堂。
蔡京是一个工于心计,心狠手辣又有野心的人,不久他就将韩忠彦和曾布赶出了京城,蔡京一路高升,做到了宰相,成了国之重臣。
奸佞得志,忠良遭殃,蔡京上任后,徽宗就下诏禁止元祐法,蔡京利用手中的权力,把与自己有个人恩怨和意见相左的人都定成元祐奸党,并在皇宫刻“元祐党人碑”昭示天下。
一旦被扣上元祐党人的帽子,那就陷入了万劫不复的境地。
就像苏轼、黄庭坚这样的文人都被列入了元祐党人,蔡京知道,他们的作品仍在民间流传,要彻底封杀,就要连根拔起,在他的怂恿下,禁行苏洵、苏轼、苏辙、黄庭坚等人的文集,销毁元祐党人的著作。
也许是迫害元祐党人的做法太离谱,导致人神共愤,蔡京不得不收敛,对元祐党人的迫害有所松动,后来徽宗又下诏求言,有人上书,徽宗就同意,毁掉了元祐党人碑。
但此时徽宗上位初期的清明景象已不复存在,新政终是昙花一现,徽宗受制于权臣,给亡国埋下了伏笔。
此后,徽宗又信奉道教,像刘混康、林灵素等都是当时权势很大的道士,徽宗还创立道教官阶,共二十六品,有福利俸禄,各地的道士都蜂拥到京城,道士的势力甚至要超过朝中大臣。
林灵素就是这些道士中最跋扈的一个,他蒙骗君主,祸国殃民。
徽宗访求神霄宫,林灵素被举荐给徽宗,林灵素说自己当年在天上侍奉玉皇大帝,徽宗是玉帝的长子,徽宗降生人间,林灵素也跟着下凡辅佐。
林灵素吹嘘上知天宫,下知地府,徽宗对这些深信不疑,认为他是仙人。
此后徽宗在林灵素的指引下不断的装神弄鬼,闹了很多闹剧,还耗资巨大建设道观。
徽宗被迷惑的神魂颠倒,他册封自己为道教君皇帝,成了道教教主,这在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林灵素的地位堪比丞相,他目中无人,十分嚣张,很多奸邪小人都来贿赂林灵素,以谋求官职,整个朝廷乌烟瘴气,对百姓则是一场灾难。
徽宗是个艺术家,喜欢字画奇石古玩,蔡京就投其所好。
在苏州专设应奉局,专门负责采办奇花异石,因为运送花石的船十艘为一队,一队也叫一钢,所以称花石纲,由此开始了一场祸国殃民的采办、运送花石纲运动。
蔡京让心腹朱勔负责花石纲的采办工作,朱勔每年从户部领数百万钱币,手下养了一批人,专门在民间寻找花石,找到中意的必定拆屋毁墙,把奇珍异石搬运出去,百姓苦不堪言。
花石纲持续了二十多年,很多贪官中饱私囊,老百姓怨声载道,官逼民反,爆发了方腊造反,宋江起义。
方腊造反,东南大震,数月时间,起义队伍就发展到几十万人,攻破六州五十二县。
徽宗派童贯平定方腊叛乱,童贯来到苏州看到花石纲对老百姓的危害,知道了造反的根源,就代徽宗写了罪己诏,停运了花石纲,其实这不过是童贯收买人心的缓兵之计,童贯也是一个奸佞之徒。
这边的方腊之乱还没平定,那边宋江又举起了替天行道的大旗,朝廷同时攻打方腊和宋江比较吃力,就想招抚宋江。
此前几次招降都没有成功,后来张叔夜大败宋江,抓了很多梁山好汉,然后招降了宋江,让宋江协助朝廷征剿方腊。
宋江率梁山好汉助官军打下杭州城,但也战死了数十人,就遣散众人,各自谋生了。
官军乘势大举进攻,收复失地,活捉了方腊。
这边方腊叛乱刚平定,徽宗又想起了花石纲,下诏恢复应奉局,变本加厉的运送花石纲。
五代时期,石敬瑭以割让燕云十六州为酬劳请辽国施以援手,击败后唐,建立后晋,做了儿皇帝,被钉在了耻辱柱上。
宋朝的历代皇帝都想收复燕云十六州,太宗北伐可惜兵败高粱河,后来真宗更是与辽国签订了澶渊之盟,从此宋辽无战事。
徽宗时期,辽国的国力逐渐衰弱,女真人崛起。
燕人赵良嗣给徽宗说了辽国的情况,朝政腐败,矛盾激化,劝说徽宗不要错失这个千载难逢的良机,而徽宗又好大喜功,就下定了联合女真灭辽的决心。
女真完颜阿骨打称帝,建立大金,与辽国开战,辽兵节节败退。
徽宗多次遣使出使大金,最后达成约定,宋金夹攻辽国,金国攻击长城以北,大宋攻击长城以南的燕京地区,宋收回燕云十六州的土地,但是要把原先进贡辽国的岁币改为进贡金国。
开战之后,金军势如破竹,很快就攻下了约定攻打的城市,然后北宋这边第一次作战,十五万大军被辽国一万军队击败,此后几次作战也均以失败告终,实在是打不过。
金主完颜阿骨打一看还是我们来吧,兵不血刃,很快就攻取了燕京。
徽宗派使跟金国谈判索要燕京地区,完颜阿骨打态度强硬,我们打下来的凭什么给你们,最后金国答应将燕京及附近六州归还宋朝,但是宋朝除了把进贡辽国的岁币转给金,每年还要追加一百万贯钱。
金人撤退的时候还把燕京洗劫一空,宋朝只得到了几座空城,但不管怎样,举国欢腾。
金国对付了辽国,没有了后顾之忧,而且他们也摸清了大宋的虚实,徽宗昏庸,朝政腐败,军队更是不堪一击。
完颜晟即位后,大举南侵。
金兵不到十天就攻下了燕京六州,然后放弃攻坚战,挥师南下,直奔汴京而来。
徽宗实在太害怕了,就想逃离京城,跟大臣们商量,最后徽宗禅让,传位于太子赵桓。
面对这个烂摊子,老爹突然撂挑子不干了,赵桓也实在是害怕,坚决不继位,最后是被大臣们拥着按到龙椅上,做了北宋最后一位皇帝,宋钦宗。
钦宗即位后向金求和,而金军却并没有停止前进,金军一路打过来,宋军闻风而逃,金人在毫无阻拦的情况下过了黄河,直扑汴梁。
徽宗听说金人已经渡过黄河,胆战心惊,就托口去亳州太清宫烧香,逃离了京城。
钦宗是一个怯弱无能又优柔寡断之人,他也想逃离京城,南下避难,最后是李纲站了出来极力劝说,才留下了钦宗,李纲也担任起了保卫京城的任务。
李纲组织军队多次击退金人的攻击,这边钦宗不顾李纲劝阻同金人达成和约,赔钱割地、以伯父礼事金,还要派宰相亲王为人质。
之后金人退兵,他们撤退的时候,钦宗下令不准阻拦追杀,金军就这样大摇大摆的回家了。
金人退兵之后,钦宗迎回了徽宗。
金人回去没多久,又发兵进攻太原,开始了第二次南侵。
很快金兵就打到了京城,这次攻破了汴梁。
钦宗亲自向金人投降,又是割地赔款,最后赔款实在凑不齐,钦宗再去金营议和,一去不返。
然后徽宗也被迫前往金营,金军又抓捕了大宋皇室三千多人,之后,金人便押着徽宗、钦宗和皇室成员返回了。
徽宗父子被押到中京,又被送往上京,最后被转移到五国城。
1135年,徽宗病死于五国城。
徽宗年纪轻轻就登上皇位,没有治国经验,身边又聚集了一群奸佞小人,很快就从一个年轻有为的帝王沦落为昏庸之君,而徽宗是一个艺术家,做事任性,凭着感觉来,这是非常可怕的,最终葬送了大宋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