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08-14 11:27
我很幸运进入杭州退大书法社团班。这里有帅气儒雅、学识渊博的恩师王玉田老师,还有高手如云、深藏不露的同学们。比如,唐年高柔美的篆书、王越娟秀的隶书、黄亚瑟奔放的草书、王先水端庄的颜楷和刘学文书卷气的行书等等,还有周卫疆抓拍的生动照片,为我们留下美好的回忆。在如此浓郁文化氛围熏陶中,受益匪浅。
感谢王老师本学期为我们选择八大山人的《桃花源记和千字文》行书字帖。八大山人的简洁和扎实的线条,孤寂和佛性的气质,散淡和灵动的风貌,非常切合我们晚年生活的心态。
上学期最后一节课,大家写“福”字,谈感想,拍合照,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在王玉田老师的提议下,在宣仲淼班长等人的精心策划下,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这次临八大山人作品展,精彩纷呈,各有千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致敬八大山人。
正如王传涛所说,首先是为了全面向学校汇报书法社团班在班务管理、学员学习、导师教学等方面所作的努力与取得的成果;也是对王老师一年来悉心指导、认真教学予以报答;更是为进一步提高自身字法、笔法、墨法和章法之能力。
八大山人原名朱耷,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后裔,是我国明末清初书画双绝的艺术大师。这位用袈裟掩裹着精神苦痛的前朝皇家遗民,内心深处浸渍着太深的亡国丧家之痛和催心折志之悲,曾经一度精神失常。然而,佛门“谈空说无”终究稀释不了他的满腔悲恨,56 岁病愈还俗,从此靠鬻书画为生,过着清贫的生活,终年 80 岁。
书为心迹,当种种精神苦痛反映到艺术创作上,就会呈现出特有的风范和品格。欲露还藏,是愤的发泄、恨的凝结和放下的释然。
八大山人的书法之路,自 34 岁至 80 岁,由初入诸家逐渐融会贯通自成一体,大略经历了三个时期:吸纳探索期(58岁之前)、突破开创期(59~70 岁)和成熟完善期(71~80岁)。
章勤临八大山人桃花源记
八大山人晚年的书法以行草为胜,前无古人地将篆书笔法融入行草,简练含蓄、气象高旷、风神疏宕,而又不失朗润可爱、简淡自然、妙趣横生。《桃花源记》便是八大山人71 岁晚年佳作,用笔中锋圆劲,兼融篆意,意气平和;字形淳朴圆融,兼藏奇险;章法疏朗雅淡,平中寓变。每当我临写时,恍惚间进入了陶渊明的桃花源,感觉心静下来了,仿佛在对话古人,感受古人的气韵和脉搏,有种类似“恬淡虚无,精神内守”境界。
总之,书法要漂亮,追求信达雅,字如其人。学习中国书法能让你身体好、修养佳、境界高。练习毛笔字能让自己心情稳定,思路齐全,而不再急躁冲动,顾此失彼。
最后,感谢王老师、何老师的辛勤付出!感谢各位同学老师们的指点帮助!
来源:退休学苑(2024年 第1期)
作者:章勤 杭州退休干部职工大学 书画社(书法一组)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编辑:房怡晓
一审:缪军;二审:夏琳;三审:李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