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山石的革新之路:从现在开始打破常规!

发表时间: 2023-11-23 10:12

现在越来越多的商业模式都在讨论一个概念:“破圈”。可是,何谓“破圈”?

人们由不同的兴趣、年龄、社会阶层形成不同的群体,被称为“圈层”。在同一圈层中传播的信息,往往具备强烈的共识性。从字面上理解,“破圈”就是打破既有的圈层限制,向更广阔的范围传播。

因为长久处于同一圈子的人,往往毫不自知,仿佛井底观天,认为抬头看到的已是全部,再也无法求得突破的契机。因此,打破圈层势在必行。

寿山石作为一个典型的传统文化产业,在继续发展的过程中,就已经逐步遇到了亟需破圈的关口。当然,“破圈”也并非是寿山石行业所单独遇到的问题,而实际是社会全行业都在思考的议题。

如果聚焦于寿山石行业中,又应该如何追求“破圈”?

回顾寿山石雕发展史,每个时期都出现过出类拔萃的代表人物,完成过属于他们的历史使命。从最初清朝的杨玉璇、周尚均二人开山奠基到东、西门派的发扬光大,再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学院派”创新,到八九十年代“郭家工”、“罗源凤山系”与崇尚文人雅韵风尚的崛起与复苏,都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每每开拓革弊,使寿山石雕艺术历久弥新,成为经典,引领潮流。

在目下,寿山石行业却似乎正在刮着一股“逆风”,无论是生冷的市场、创作的阻滞还是热度的乏善可陈,都在说明这一点。寿山石的传统文化如果不能在更广泛的层面吸引来观众,无异于自得其乐;如果再不未雨绸缪,知忧克难,未来很可能就将面临着卖方、收藏方、创作方三方都无以为继的境遇。

虽然寿山石行业走入了横遭截流的困境,但也要看到我们所拥有的优势。寿山石投资在收藏界虽属小众,然而相应地受众黏性极高,多年来已经培养出一批长久忠实的寿山石爱好者、一条完整成熟的寿山石产业链以及独特坚实的寿山石文化。放在当下任何一个行业,都是难得可贵的生存保证,也是其内在生命力始终未曾断绝的证明。

在此基础上,如果寿山石行业能加入现代化诠释,吸纳并挖掘各年龄层的受众价值和发展空间,关注并迎合适配受众的需求,走出专业领域与大众接触,不愁不能迎来“破圈”的机会。

小红书上关于寿山石的笔记

寿山石转型破圈,首先要让当下主流的消费群体产生情感共鸣和价值认同。如今消费主体正在转变,人们的消费意愿也在不同程度地发生着转移。城市中的年轻人正在成为消费的主力。他们喜爱追求热点,并在互联网上掌握着消费风向与话语权。面对这样一批消费群体,实在不宜故作姿态,倚老卖老。而应该积极地策动,找出与之契合的审美与媒介的链接点。

最根本的还是创新在寿山石雕艺术中题材与技法的使用。一些传统题材和技法已经被一再重复,丧失了原本的活力,需要灌注进新的时代能量。在寿山石的经典创作中,也未尝不能转变视角,打破认知的桎梏,挖掘出与时下热点的联系。

八分集“东方既白”寿山石线下展览活动

通过新媒体,寿山石这一行业也能获得更广泛的受众,比如,经过明星流量与社会热点加持过的品牌营销往往传播面极广。任何文化产业的有效传播,都需要利用现代媒体的传播速度与视点融合,为传统产业找到新的“打开方式”。

如何打造可承上启下、具有活力的收藏体系已经成为整个寿山石业界发展的重中之重。只有打破圈子,才能实现高度的资源整合。比如由青年新锐艺术家组成的团队“八分集”,他们以新鲜的视角解读传统文化,不断拓宽受众范围,延展可接受的边界,让寿山石文化真正呈现出了活态化、年轻化的特点。

“破圈”代表着一种野蛮旺盛的力量,能够以多元的自生系统来打破单一的束缚。与其逐渐没落,不如逆风生长,正所谓“不破不立,破而后立,大破大立,晓喻新生。”

越过此“圈”,便是轻舟万重山!如果感兴趣寿山石如何破后再立的具体问题,敬请关注本系列的后续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