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化木赏析网

独家解读浑源永安寺传法正宗殿水陆十大明王传说

发表时间: 2024-09-15 08:00

独家解读浑源永安寺传法正宗殿水陆十大明王传说

浑源永安寺传法正宗殿水陆十大明王名号辨析

永安寺坐落于山西大同浑源县,寺内传法正宗殿保存有巨幅工笔重彩水陆壁画,总面积达186.92平方米,设色丰富艳丽人物众多。尤其北壁绘制的十大明王演法图最为震撼,“巨壮诡怪,笔力飞动“。其中“以指剺面”的明王形体特征鲜明格外引人注目,以两手撕开面皮露出里边略带笑意的白脸。现多解读为不动尊明王,是毗卢遮那佛的愤怒身,也是唯一一个以佛的本来面目示人的明王。

山西浑源永安寺传法正宗殿

关于永安寺传法正宗殿内的水陆十大明王的名号,柴泽俊先生在《山西佛寺壁画》“浑源永安寺传法正宗殿明代壁画”文中,分别是“无能胜明王、秽迹明王(大力明王)、步掷明王、大威德明王、大笑明王、不动尊明王、焰鬉得迦明王、降三世明王、马首明王、大轮明王”,特别强调了“皆呈三头八臂的凶猛像”及“分骑乘龙、麟、狮、獬、吼、虎、象、牛、凤、蛟十种神兽”,但并没有对每尊明王的具体名号进行说明

“以指剺面” 的明王被解读为不动尊明王,是直接将柴泽俊先生文中所列举明王名号作为排序的。至于传法正宗殿内十大明王的名号,多片面以手持法器以及骑乘神兽的不同来辨识。除了极个别的明王容易辨识比如普贤菩萨化现的步掷明王外,大部分都存在着身份辨识上的争议和不同见解。比如骑乘黑牛手持弓箭的明王,解读为“阿弥陀佛化现的大力明王”这样的名号混淆错误。

那么,传法正宗殿内的十大明王分别对应的名号是什么?尤其形象特点最为突出“以指剺面“的明王,到底是哪位明王呢?

永安寺“以指剺面“明王

明王的产生与发展

七世纪初,佛教在古印度的发展开始有所衰落。为了争取信徒,开始大量吸收婆罗门教、印度教以及民间信仰中的外道神灵。明王作为密教标志性的佛教守护神祗出现,以“忿怒”面庞和多头多臂的怪异形貌逐步替代了从婆罗门教所引入的诸多举止夸张、威猛雄壮的守护神,比如大自在天、那罗延天、鬼子母等。

此时的明王多以金刚命名,比如火头金刚(即大力)、大轮金刚、马头金刚、军荼利金刚等等,还没有形成明王组合,而是独立在各种密法中发挥着护持佛法清除障碍的作用。

唐开元四年(716),鉴于诸多从天竺求来的梵文佛经尚未翻译,唐玄宗诏印度僧人善无畏于西明寺菩提院译经。善无畏偕汉地僧人一行禅师等诸多名僧,从中挑选过去没有翻译的数本佛经进行翻译。

开元七年(719),金刚智与不空两位印度僧人来到东土传法。开元十一年(723),金刚智应一行禅师所请参与译经,与不空在资圣寺组织翻译佛经并传授金刚界密法。善无畏、金刚智和不空三位印度僧人成为了唐密传入者,佛教史称之“开元三大士” ,奉为汉地密教始祖

密教由此发展为中国佛教的八大宗派之一,视宇宙中一切皆为大日如来所显现。善无畏和一行所传为表现其理性方面的胎藏界密法,金刚智和不空所传为表现其智德方面的金刚界密法。两种密法皆以明王作为佛法的守护神,地位提高至佛和菩萨的教令轮身并数量增加,单尊明王发展为明王组合形成了最初的五大明王

善无畏翻译的《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中,胎藏界描述五大明王的形成即五方菩萨化现五大明王

日本东密五大明王卷轴彩绘

“第一东方金刚手菩萨,手持金刚杵放青色光,此金刚手即普贤菩萨也”,依教令轮现作威怒降三世金刚即降三世明王,四头八臂,摧伏一切摩醯首罗、大自在天诸魔军众,与彼东方持国天王及将无量乾闼婆众毗舍阇众而为眷属”;

“第二南方金刚宝菩萨,手持金刚摩尼放日色光,如彼经云虚空藏菩萨也”,依教令轮现作威怒甘露军茶利金刚即甘露军荼利明王,“示现八臂,摧伏一切阿修罗众眷属诸恶鬼神,与彼南方增长天王及将无量恭畔荼众薜荔多众而为眷属”;

“第三西方金刚利菩萨,手持金刚剑放金色光,如彼经云文殊师利菩萨也”,依教令轮现作威怒六足金刚即大威德明王,“手臂各六坐水牛上,摧伏一切诸恶毒龙,与彼西方广目天王及无量诸龙富单那众而为眷属”;

“第四北方金刚药叉菩萨,手持金刚铃放琉璃色光,如彼经云摧一切魔怨菩萨也”, 依教令轮现作威怒净身金刚,乌刍沙摩明王 ,“示现四臂,摧伏一切可畏药叉,与彼北方多闻天王及将无量药义众罗刹娑众而为眷属”;

“第五中方金刚波罗蜜多菩萨,手持金刚轮放五色光,如彼经云转法轮菩萨也”,依教令轮现作威怒不动金刚即不动尊明王,“摧伏一切鬼魅惑乱,诸障恼者令调伏故,与天帝释及将无量诸天而为眷属”。

五大明王分别为普贤菩萨化现降三世明王,虚空藏菩萨化现甘露军茶利明王,文殊师利菩萨化现大威德明王,摧一切魔菩萨化现乌刍沙摩明王,转法轮菩萨化现不动尊明王

不空所翻译的《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摩耶经》中,金刚界描述五大明王与五方佛密切相关,称之“金刚界五大明王“,即佛化现两种身,正法轮身是菩萨,教令轮身是明王。

“五方五佛各现二种身,毗卢遮那如来现二种身一正法轮身转法轮菩萨,二教令轮身不动金刚;阿閦如来现二种身,一正法轮身现普贤菩萨,二教令轮身现降三世金刚,宝胜如来现二种身,一正法轮身现虚空藏菩萨,二教令轮身现军荼利金刚;阿弥陀如来现二种身,一正法轮身现文殊师利菩萨,二教令轮身现焰鬉得迦(即大威德);不空成就如来现二种身,一正法轮身现虚空库菩萨,二教令轮身现金刚药叉。

日本奈良国立博物馆藏绢本五大明王像

东方阿閦佛对应降三世明王和普贤菩萨,南方宝胜佛对应军荼利明王和虚空藏菩萨,西方阿弥陀对应大威德明王和文殊菩萨,北方不空成就佛对应金刚药叉即乌刍沙摩明王和虚空库菩萨,中央毗卢遮那佛对应不动尊明王和转法轮菩萨。对应的菩萨虽与胎藏界稍有差别,但明确了五大明王与五方佛的关系

唐密对汉地佛教各个宗派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由于瑜伽部包含的双修等内容不为中原文化接受,并没有得到发展重要的是,唐武宗会昌年间(840-846)的系列毁佛政策以及后周显德二年(955)的限佛运动,密宗因舍身、烧臂、炼指、钉截手足、带铃、燃灯等各种毁坏身体的行为遭到坚决禁止,大量密宗经典损失甚至失传,在中国产生的五大明王没有得到传承,迄今也没有保留下来完整的五大明王造像和画像

唐密主要流传于日本,分为东密和台密两大分支。东密完全承袭唐密,台密则承袭天台、密宗、禅宗及律宗四宗思想,五大明王在其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大同观音堂辽代彩塑八大明王

大同观音堂辽代彩塑八大明王

八大明王出自于唐达磨栖那所翻译的《大妙金刚经》,“八大明王系之八大菩萨所示现之八大金刚明王,即:降三世、大威德、大笑、大轮、马头、无能胜、不动、步掷。八大菩萨则依次为:金刚手、妙吉祥、虚空藏、慈氏(弥勒)、观自在、地藏、除盖障、普贤”。

“尔时金刚手菩萨,现作降三世金刚明王。放青色光明口现二牙,以右手掷五股金刚杵”

“尔时妙吉祥菩萨,现作六臂六头六足金刚明王。放青黑色光明,齿咬下唇竖两目及眉。手持利剑”;

“尔时虚空藏菩萨,现大笑金刚明王。放灰黑色光明,口现大笑形二牙上出。以左手柱一青棒,右手把罥索”;

“尔时慈氏尊菩萨,现作大轮金刚明王。遍身黄色放大火,右手持八辐金刚轮,左手拄一独股金刚杵”;

“尔时观自在菩萨,于顶上现作马头金刚明王。碧色放赤色光明。以右手高于顶上,横把一莲华作打势,左手把军持印”;

“尔时地藏菩萨,现作无能胜金刚明王。遍身黄色放火光焰。以右手掷一金刚杵,左手作拟印向口”;

“尔时除一切盖障菩萨,现作不动尊金刚明王。遍身青色放火光焰。以右手执剑,左手把索,左垂一髻”;

“尔时普贤菩萨,现作步掷金刚明王。以右手把一旋盖,左手把金刚杵。遍身作虚空色放火光焰”。

觉山寺辽代壁画八大明王之一

觉山寺辽代壁画八大明王之一

觉山寺辽代壁画八大明王之一

觉山寺辽代壁画八大明王之一

觉山寺辽代壁画八大明王之一

觉山寺辽代壁画八大明王之一

觉山寺辽代壁画八大明王之一

觉山寺辽代壁画八大明王之一

需要注意的是,八大明王属于杂密,是佛教最早发展出的密宗流派之一。尊崇释迦摩尼,以祈福、祈雨、治病、安家、息灾、驱使鬼神、诅咒等为教义,与我国传统道教诸多类似之处而得以保留。五大明王属于纯密,即 “开元三大士”所创唐密,具有严格的宗教仪轨。

也即是说,五大明王和八大明王分属于两个体系,不是在五大明王基础上添加三位明王发展成的八大明王。虽然不动明王、降三世明王、大威德明王为二者所共有,但五大明王和五方佛关系紧密,八大明王则直接和八大菩萨相关联,二者没有没有传承关系。

山西灵丘觉山寺塔塔心及塔室东西壁的八大明王辽代壁画,以及大同观音堂观音殿内的八尊明王辽代彩塑,为山西现存八大菩萨化现八大明王的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