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09-12 23:12
关注 书艺公社 与万千书坛精英,
探寻醉中国的书画印生活新方式!
三晋 · 君木
齐·?武君窒老鉨
三晋 · 肖(趙)胄
燕 · 长生聪
汉 · 西鄂长印
汉 · 竺禹之印
汉 · 乘马姶
十几天之后,《方寸万象:新见中国古代玺印封泥陶文集粹》(上下册),就可以到大家手上啦!
本书由古文字学家、复旦大学一级教授、中国古文字研究会副会长、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主任刘钊;古玺印收藏家、西泠印社副秘书长、中国书协篆刻委员会副主任许雄志共同主编,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石继承协编。
一经发布,图录中极度清晰细节的精彩图像,便让书友们欢心雀跃!
这些精彩图像是怎样拍摄出来的呢?
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解读~
这些年,上海书画出版社每逢篆刻资料的出版,编辑们都根据专业的需求,在摄影、印刷等图像处理技术上不断更新。
从最初的《朵云名家翰墨·陈巨来安持精舍印集》《朵云名家翰墨·王福庵應研斋印存》清晰位图式印蜕的刊布,到《珍本印谱丛刊》系列的还原印蜕原钤细节;从《朵云珍赏苑·珍石名品》开启对篆刻原石摄影出版,到《朵云轩藏印全编》的多角度高清晰度呈现。在实践中,对不同题材的内容做出对应的质量提升,让篆刻同道耳目一新。
《安持精舍原石百品》&《君匋艺术院藏三家名印二百品》
《朵云轩藏印全编》中多角度的高清篆刻呈现
而近几年,上海书画出版社在文物图录的摄影中则做了更多的探索和尝试,百倍超高清微距、多角度用光、360度的拍摄理念,从《史墙盘》《权衡天下》到《郁郁乎文哉》《不朽:大漆艺术五千年》都以极具震撼力的图像、有专业指导性的角度,对文物的艺术、考古、古文字、制作各个角度进行了全方位的表现。
正因此,刘钊教授在《方寸万象:新见中国古代玺印封泥陶文集粹》序言中评价上海书画出版社:
上海书画出版社近年引领时尚,致力于利用最新的照相和印刷技术,对各种新旧古文字资料加以整理出版,连续推出了多种高清的古文字资料书。这些古文字资料书利用多角度的高清照片,艺术地再现了古文字资料中的很多细节,让人震撼惊艳,爱不释手,是古文字学者和从事书法篆刻创作者共同的追逐对象,常常会洛阳纸贵,一册难求。所以编辑出版以玺印、封泥、陶文等古文字资料为内容的图录,如果要找最合适的出版社的话,当然是非上海书画出版社莫属。
在刘钊教授、许雄志先生的积极推动下,来自山东、河南、陕西、河北、浙江、上海、澳门等当代15位国内重要古玺印收藏家,无私地将自己的珍藏精品,拿出来让我们进行全面的重新拍摄!
我们在开篇看到的,就是这次拍摄的局部细节。
368方全新见玺印封泥陶文资料!
上起商末周初,下至南北朝,历近2000年
最高1000倍超清微距!
全国15位知名玺印封泥陶文藏家珍藏巨献!
国内权威古文字、古玺印专家团队领衔主编!
多角度微距
呈现字口、线条、残破、锈蚀等印面细节!
全方位展现从未看清的不同国别、风格变化!
《方寸万象:新见中国古代玺印封泥陶文集粹》
(上下册)
刘钊 许雄志 主编
石继承 协编
上海书画出版社
2024年8月
特别纪念版,限量300套
定价:980元
已售罄
学术普惠版,限量800套
(不足90套)
定价:880元
优惠价
728元
一 从篆刻艺术到古文字
要努力做出有意义的创新与突破
说实话,在接到这个选题的时候,我们都很激动,但是面对如此重要的一大批新见玺印藏品,我们要如何做才能突破以往?是一个首要的问题!
用《史墙盘》同级别的文物多面视角,最大倍率的高清微距拍摄,同时突破玺印图录常规开本,来一次最震撼、最细节、全角度的玺印图录出版,为古文字界、篆刻界提供一份更加专业清晰的资料库,便是我们的编辑思路。
01 穿越千年的时空对话
用最先进摄影技术解开玺印之谜
谈古玺印,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印蜕,而印蜕是平面的。
实际上,古玺印作为文物,它应是立体的,它不仅有文字,更有色泽、凿刻、腐蚀呈现出来的不同面貌,玺印线条中的力量感、凝练度、厚重性、苍茫意味都与实物的细节息息相关,只有拍好真实的玺印各种细节,才能给篆刻实践解开一个个谜团。
为此,我们在藏家王臻的全力支持下,在开启正式拍摄之前,做了为期一个多月的篆刻拍摄试验。
先来给大家看一些拍摄的废稿:
右半部分虚化,绝对不行!
没有反映玺印原有的色泽,金光暗淡,还是不行!
线条边缘模糊、坡度、深度不够清晰,力量感便无法体现,还需要提升!
经过一轮一轮的拍摄,数次废稿,数次探讨重试,最后找到了我们都比较满意的拍摄角度、布灯方式和色彩还原度。
像这样,能够准确反映玺印的色泽、材质,线条立体感、速度感、力量感,才可以确定为我们这次图录的拍摄方式!
它的成像倍率最高达到了千倍,让我们看到了从未见过的玺印图像细节。
虽说有前期尝试,但真到了实拍阶段依然有很多新问题要解决,字口不干净怎么拍?正面光线太平、无法展现字口刀痕怎么拍?封泥陶文线条凹凸不平怎么拍?......
左图(废稿)因留有印泥无法看清字口制作痕迹
右图(终稿)藏家清洗干净后重拍,可看字口痕迹,从而推测这方多字印是铸造而成。
左图(废稿)正面拍摄无法呈现字口的凿刻痕迹
右图(终稿)可看到凿刻的深度和刀痕。
左图(废稿)封泥、陶文很多笔画形态无法呈现
右图(终稿)清晰可见线条深浅度、立体感
在经历了一个半月艰苦卓绝的思维碰撞和技术攻关之后,我们终于拿到了理想的成片,对比之前被淘汰的照片,作为专业篆刻图书编辑,满满的成就感是真心有的,忍不住把一些成片给中国美术学院沈乐平、鲁大东老师展示。
两位老师看后都表示,这些图像对于解决以往篆刻图录无法呈现的问题,一目了然。
譬如玺印线条的立体感、临摹玺印线条形态把握不够精准、临摹受印蜕误导、如何进行边缘及笔画的残破等问题,都能在图录中迎刃而解。
古玺印,承载着材质、工艺、钮式、文字等文物内容,该如何科学表达?它的气质该如何提现?怎样在多重维度下拍出每一方古玺印与众不同的美?
这也一直是我们思考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比如材质,铜、银、鎏金、骨、玉、陶、石等多种不同方式的表达:
铜
铜鎏金、银鎏金、银、银错金
骨
玉
比如工艺,铸、凿、碾、刻等多样工艺细节的体现。
·铸印细节
·凿印细节
·碾制玉印细节
再如钮式,有龟、驼、马、熊、狗、蟾蜍等动物,也有桥、台、轮等其他样式。
古玺印上的文字,是我们研究古代文字演变的重要来源之一。其上,可以看到战国时期同一字,因其不同国别,产生的不同风格的写法和铸凿方法,如“玺”“府”“长”……
七国文字之多样面貌,全书可以说反映得淋漓尽致!
齐(左上)、楚(右上)、秦国“玺”的不同写法
晋(左)、楚(右)“府”的不同写法
燕(左)、晋(右)“长”的不同写法
《方寸万象:新见中国古代玺印封泥陶文集粹》
(上下册)
刘钊 许雄志 主编
石继承 协编
上海书画出版社
2024年8月
特别纪念版,限量300套
定价:980元
已售罄
学术普惠版,限量800套
(不足90套)
定价:880元
优惠价
728元
02
4000多公里
穿越半个中国的超长篆刻拍摄之旅
终得368方2000张微距高清
为重磅玺印图录打下基础
为《方寸万象》提供藏品的15位藏家,大多分散于全国各地,并不在杭州,这就代表着我们需要带上满满一车的摄影器材,跑到山东、河北、河南、陕西、澳门……绕行4000多公里,在一个半月内拍摄完成全部的拍摄工作。
正式开拍,时间紧、任务重,责任编辑杨少锋本着对篆刻出版的满腔热情,一步步坚持了下来。
每一天少锋大多数时候专注于跟摄影师一起拍摄,我们提供篆刻专业的拍摄角度,摄影师把我们的想法付诸实践。但即便如此,每天也睡不足5个小时。
每天摄影结束后,少峰便要及时整理:按内容建立文件夹,将分点对焦的图版合成实点成相图,随时回传杭州,通过团队协助,一起查漏补缺。
被新问题困惑,我们就不断尝试,编辑团队也随时异地联线讨论,心情在起起伏伏的过程中,因为碰到新问题而头疼,又因为解决新问题而雀跃。
比如:在西安拍摄封泥,少峰和摄影师为了解决如何表现封泥究竟美在何方这一问题,花费了一整天的时间用传统摄影布光法采集图像,但依旧难以呈现笔划形态。
普通布光拍摄效果:很难呈现笔画形态
直到次日请教朱艳萍副社长之后,才开启了与封泥对话的门径,在补光灯下仔细揣摩封泥的美:线条形态、表面风化、钤盖深度、绳结的残存痕迹……这些都是用普通光源,单纯拓本无法表现出来的。
于是,少峰将他凝视封泥的所得变为了拍摄重点,摄影师理解后用光影表现出封泥的结字、线条,以及笔画上反映出的铸、凿细节,甚至线条表面的颗粒都可清晰体现。
如“武始侯印”,每一笔都有极强的堆积感,宽厚圆融的线条边缘立体度、斑驳腐蚀等等细节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少峰忍不住看了一遍又一遍,感慨这微距图像颠覆了他20几年篆刻生涯对封泥的认知,原来封泥可以这么美!
又如“渔阳都尉”,拍出了在拓片上看不清的一些笔画。尤其“都尉”左边的线条,拓片几乎全部不见了,而实物影像却清晰可见。
同时通过实物和拓片对比,可以理解为什么拓片的边框会离文字比较远。
“臣毋害”用的是梯形刀凿刻,线条有明显的方棱轮廓。
“臣广义、臣千秋”完整呈现了玺印圆刃刀凿痕迹,以及刻刀在印章上凿刻的顺序。
这种圆刃凿刻的方式,与在后来拍摄的“莋秦右尉”官印中,得以相互印证。
此后,在郑州拍摄曹佑福所藏字口极其浅薄的秦封泥,难度甚大。这些封泥只留下浅浅的字痕,在拍摄时需要不断调整光源,微调摆放角度以呈现线条形态,字口不同深度的全面体现。
“阳寿园印”封泥初次拍摄效果(上)与最重拍摄效果(下)对比
“阳”字封泥初次拍摄效果(上)与最终拍摄效果(下)对比
在4000公里,45天的拍摄过程中,少峰说,他似乎N次被拍摄后的微距高清醍醐灌顶,与手中的实物玺印对比,感慨现代的摄影技术真香啊,以前不理解、未想到的篆刻秘密全部豁然开朗~
《方寸万象:新见中国古代玺印封泥陶文集粹》
(上下册)
刘钊 许雄志 主编
石继承 协编
上海书画出版社
2024年8月
特别纪念版,限量300套
定价:980元
已售罄
学术普惠版,限量800套
(不足90套)
定价:880元
优惠价
728元
03
最高千倍放大
上手都无法看清的篆刻高清影像
颠覆篆刻者几十年的固有认知
漫漫旅途,有玺印为伴,少峰痛并快乐着,368方全新见篆刻资料,每天摩挲细品后才发现之前对于玺印的认知是那么简单粗暴!
朱文原来有那么多种不同的线条风格
古玺朱文线条比较细挺,白文线条比较端正,这是我们的一般认知,可在全新的玺印刊布和高清的摄影图版下,被颠覆了!
细挺的朱文,原来还可以有这么多不同的面貌!
线条的力量感、速度、节奏,原来如此丰富
以往出版,我们更注重于对印面的高清放大,而没有把对线条的力量、速度、节奏纳入考量范围,当我们把注意力集中于此才发现,方寸万象,所言不虚!
坡度与线条的挺拔度原来如此息息相关!
字口的深与浅,笔画铸刻的陡(直)与缓(坡)对印蜕线条影响极大。
字口坡,钤盖线条圆厚柔韧
字口直,钤盖线条方正劲挺
铸印、凿印并没有我们原本想象的那么简单!
凿与铸,一直是篆刻圈讨论的焦点问题,直到在西安看到一方汉代铸造私印的内部,少峰恍然大悟。
譬如三晋玺,多为铸造,此次拍摄的“韩丁”“利戲”等小玺从线条侧面和底部可以看到范铸留下的均匀颗粒。
以前通过印谱,我们往往认为除了急就将军印、字形恣肆的官私印为凿印,其他工稳的官私印都应是铸印。
但是,这次看到“姚醜夫”却是一方凿印。开始只拍侧面似有凿刻痕迹还不能确认,次日重新拍摄将光线射入印底,看到徐徐行进的刀痕,方才确认。
此外另有“王脩”“李延年”等汉私印,只看印蜕线条圆转、粗细均匀,空间排布也十分匀称,很难想到它们居然是凿印。但从印面清晰的各式刀痕残留,可确认其为凿印。
关于封泥的新认知
篆刻界都知道吴昌硕篆刻四面虚中间实,这种虚实之间的空间感,看完这次的封泥,我们便能更好体会缶翁篆刻的生动性和层次感从何而来?
吴昌硕 雄甲辰
玉印只靠碾?也可以用冲刀!
以往我们认为,玉印因其质地较硬,主要靠碾制而成,但是此次看到的汉玉印“向繚”,在高清视野下的字口凿刻刀痕,一改我们对“魏霸”一类汉玉印单一琢磨方式的认识。
面对一大批新资料、数百倍甚至千倍的超高清玺印资料库,该选哪些图版来表达全面的内容呢?
几个t移动硬盘的拍摄图版,每一张都是精益求精的结果,舍弃哪张都不忍心,所以,我们的图录,从计划的500页,最终增加到了700页。
首次千倍高清、解决诸多艺术与学术问题的图版,我们当然需要放大,16开?不够!
所有责编们一致认为,我们不能委屈了手上的高清图,改8开!
开本比较,比大16开的《朵云轩藏印全编》又大上了整整一圈
《方寸万象:新见中国古代玺印封泥陶文集粹》
(上下册)
刘钊 许雄志 主编
石继承 协编
上海书画出版社
2024年8月
特别纪念版,限量300套
定价:980元
已售罄
学术普惠版,限量800套
(不足90套)
定价:880元
优惠价
728元
368方全新见玺印封泥陶文资料!
上起商末周初,下至南北朝,历近2000年
最高1000倍超清微距!
全国15位知名玺印封泥陶文藏家珍藏巨献!
国内权威古文字、古玺印专家团队领衔主编!
多角度微距
呈现字口、线条、残破、锈蚀等印面细节!
全方位展现从未看清的不同国别、风格变化!
《方寸万象:新见中国古代玺印封泥陶文集粹》
(上下册)
刘钊 许雄志 主编
石继承 协编
上海书画出版社
2024年8月
特别纪念版,限量300套
定价:980元
已售罄
学术普惠版,限量800套
(不足90套)
定价:880元
优惠价
728元
您还可以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进入微店选购
图文综合来源出版社, 分享此文旨在传递更多有价值信息之目的。 和万千书坛精英,一起探寻醉中国的书画印生活新方式! 原文不代表书艺公社观点、立场以及价值判断。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与书艺公社联系。
欢|迎|联|系
文章投稿,请联系: xshufa
活动报道,请联系: shiyu798
加入书艺公社社群,请联系: xshufa
商务、市场合作,请联系: shiyu798
浏览结束记得关注@书艺公社
及时收看更多有价值的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