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06-24 15:33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
文 | 昕昕
●—≺ 前 言 ≻—●
“好剑不如好箭,神弓不如神弓。”
电视剧中,观众经常看到,箭雨纷飞的战场上,士兵一旦被弓箭射中,就会迅速倒地,吐血身亡。
中箭真的会致人立即死亡吗?
据专家解释,士兵一旦中箭,便会陷入想动不能动的境地。
究竟是什么原因,迫使时刻奔走在生与死的交界线上的士兵选择束手就擒,在兵荒马乱的战场上静待死亡的降临呢?这背后又是一番怎样的惊心动魄?
●—≺ 古代的弓箭乃“神器” ≻—●
在出现热兵器之前,冷兵器是统治战场的“神器”,而冷兵器中尤为重要的武器就是弓箭。
早在2.8万年前中国就出现了弓箭,到了先秦时期,弓箭成为了士兵必备的武器之一,且弓箭也有了完善的制作和使用体系,总的来说就是,弓箭正规了。
因为有了弓箭,所以在先秦时期就有了专门的弓箭手,比如说赵国,在七国争霸中赵国凭借弓箭手和骑兵弓箭迅速脱颖而出。
之后秦末汉初,弓箭就更为重要了,甚至还出现擅长骑马射箭的匈奴人,为了对抗这些匈奴人,汉朝的士兵对弓箭的运用也进一步加强了。
而到三国时期,弓箭的形式还“升级”了,出现了能一次发射十支箭的诸葛连弩,普通的弓箭只能发射一支箭,但诸葛连弩却可以一次发十个,所以它的出现直接改变了战场的局面,那就是拥有诸葛连弩的军队明显比使用弓箭的军队杀伤力要大。
因此,连弩在之后也成为了一种极其重要的武器,而且因为连弩可以设计的很小,也可以随身携带以防万一。
而且随着弓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箭头带火的弓箭也成为了非常常见的一种武器,在攻城战中火箭是必备的,那些被火箭射中的士兵根本无力反抗。
不过即便有连弩和火箭的存在,弓箭在中国的地位还是属于“神器”,毕竟在唐朝时期,弓箭成为了选拔军事人才的重点考核内容。
在唐朝的武举考核中,关于箭的考核就有五种,每一种都是参加考核的人必须熟练掌握的。
如果这五种考核都过了且成为武状元,那么这位武状元和科举考试的状元一样,都是朝廷非常重视的人才,会委任重要的职务。
但是问题来了,弓箭是很厉害,会弓箭的人也很厉害,可为什么被箭射中的士兵不管死没死都一动不动呢?
●—≺ 士兵为什么不敢动 ≻—●
其实士兵不是不能动,而是害怕的不敢动,因为战场是残酷的,每一个上战场的士兵抱着的都是必死的决心,如果心理素质差的,在战场上一看见枪林箭雨会不敢往前冲,要是中箭就会直接倒地害怕的不敢在动一下。
而且中箭后士兵也没有时间把箭拔出来,电视剧上演的什么一中箭就拔出来这样的情节其实是不现实的,因为士兵根本顾不上,一箭射过来后第二箭就会立马射来,但箭不拔出来一直停留在身体里对身体就会一直进行二次伤害,让伤口更加严重。
所以有的士兵为了不让箭对伤口造成二次伤害就会在中箭后倒地不起。
此外,不管是身体的哪一个部位中箭,都会被箭的强度而狠狠地击伤,受伤都不会轻,而人也会在第一时间感受到疼痛,这痛感让士兵根本无力继续作战,所以中箭后的士兵都会一动不动。
而且在面对万箭齐发的时候,战场上到处都是流矢,完全令人防不胜防,想要活命就只能趴在地上不动,但面对流矢,哪怕士兵趴在地上一动不动,也会被乱箭射死。
更别说古人把箭都“玩”出了各种新花样,在新花样的面前,士兵更是中箭后一动不敢动。
最开始的时候弓箭就是单纯的箭,箭头上面就是锋利的武器,但到了后面箭头上面可就“不简单”了,带毒的、带排泄物的。
带毒的一被射身体也会出现反应动不了,或者直接被毒死;虽然排泄物看着最安全,但实际上排泄物有非常多的细菌,一旦被射中如果不及时治疗身体就会被感染。
要说这样的情况是可以动的,但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啊,如果士兵一直移动就会被当成活靶子,可如果士兵直接倒地不起,那就没有人会在意,也就留下了性命。
不过对于大多数士兵来说,中箭后并不会立即死亡。
●—≺ 中箭后不会立即死亡 ≻—●
虽然箭伤都是非常严重的,但却不会致死,有多少英雄好汉都在枪林箭雨中活了下来,关羽中箭后还刮骨疗伤。
他们是命大吗?当然不是,所有人在战场上都是一样的,之所以中箭后不会立即死亡最主要的原因是中箭的伤害程度不同。
如果箭射中的部位是胳膊、腿这样的位置,中箭后是不会立即死亡的,因为这些部位是可以治疗的,也是可以花时间养好的。
而且上面也说了,士兵在中箭后都会一动不动,所以受伤不严重的士兵倒地不起后,反而能保护伤口不继续受伤。
可如果箭射中的部位是要害部位,那么中箭后就会立即死亡。
其实哪怕是火箭射中也不会立即死亡,中了火箭的士兵大多数都是被火烧死的。
不过如果箭头上有毒的,那中箭后不管部位严重与否都会立即死亡,因为中毒在古代本身就是非常严重的一件事。
同时,中箭后士兵的心态也很重要,士兵中箭后心里的恐惧会达到一个极值,而心理会影响身体变化,所以哪怕中箭后原本可以不用死亡,但由于心理原因还是会死亡。
参考资料:
正观新闻:2023年9月25日“古代战场上,弓箭真的无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