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时期:明皇室如何让金陵折扇风靡一时

发表时间: 2023-06-11 15:01

编者按:5月18日至8月27日,“洪武时代——明代南京历史文化遗产特展”在南京市博物馆展出,这是首个客观全面展示朱元璋生平的特展,通过210件 (套) 文物,分为平定四方、开国气象、洪武遗产三个单元,讲述明初立都南京53年对中华文明的历史影响。展陈期间,策展人胡学捷将撷取精品文物,讲述背后故事,邀您共赴洪武时代!


皇室,天生就是带货王,大明王朝亦如此,比如,太祖朱元璋、成祖朱棣、宣宗朱瞻基曾合力带火了折扇,一改宋元流行的团扇风气。

  今天,“洪武时代——明代南京历史文化遗产特展”策展人胡学捷,为您讲述精品文物“金陵八景图扇面”背后的故事。

  折扇又名折叠扇、聚头扇、撒扇等,多数学者认为它最初是舶来品,发源于日本,后与中国的书画、戏曲等艺术相结合,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折扇文化。

  日本折扇转入我国,在正史上最早的记载是在《宋史》中,北宋端拱元年(公元988年),日本一位僧人入贡太宗的清单里有“桧扇二十枚、蝙蝠扇二枚”,桧扇属木扇,用桧木薄片缝制而成,类似檀香扇;蝙蝠扇则用竹子做五根扇骨、一侧贴纸制成,打开犹如蝙蝠的翅膀。北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中则记载,高丽人来中国也会将折扇作为见面礼,但对方也表示此物出自日本。宋元时期,折扇偶见使用,在常州博物馆镇馆之宝——南宋朱漆戗金莲瓣式人物花卉纹奁的盖子上,一仕女手持折扇。

南宋 朱漆戗金莲瓣式人物花卉纹奁(局部) 常州博物馆藏

  入明以后,太祖朱元璋在建国之初曾数次遣使赴日通好,并以入贡的折扇赏赐群臣。

  由于日本曾名“倭国”,所以日本折扇也被称为“倭扇”。被赏赐过的文人张羽就有多首倭扇诗存世:“万里扶桑国,年年贡扇来”,日本每年都会向明朝进贡折扇;“小国贡来东海外,尚方分给午门前”,入贡的折扇一般会在午门前赏赐群臣;“入握体还藏,向风机自展,岂无白团扇,能舒不能卷”,与团扇相比,折扇开合有度、收放自如,非常方便。

  多个史料均表明,日本贡品以乌木柄泥金扇最佳,在鸦青纸上以金箔作底,上施彩色,可营造出沉重的华丽感。

日本 《源氏物语绘卷九》 名古屋德川美术馆所藏

  成祖朱棣继位后,看到折扇收放自如、携带方便,很是喜欢,命工匠大量仿制,作为赏赐大臣嫔妃的恩典。很快,折扇从宫廷到民间,风靡开来。

  明陈霆《两山墨谈》记载:“至倭国以充贡,朝廷以遍赐群臣,内府又仿其制以供赐予,于是天下遂遍用。”明刘元卿《贤奕编》也记载:“闻撒扇始于永乐中,因朝鲜国(朱元璋将高丽更名为朝鲜)进撒扇,上喜其卷舒之便,命工如式为之。”

  明代南方墓葬出土的折扇以金扇居多,专家通过辨析金扇的制作目的、装饰形态与工艺演变,认为皆为中国制造,从图片可以看出,这些出土金扇与日本乌木柄泥金扇风格类似。

明 朱守城夫妇墓出土金扇 上海博物馆

  到了宣宗朱瞻基时期,折扇已具备中国书画扇样式。

  与宋徽宗赵佶一样,朱瞻基也是一位被皇位耽误的艺术家,比如他参与设计监造的宣德炉成为后世追慕的典范。对于折扇,他看重其艺术承载功能,北京故宫博物院有一件《人物折扇》,便是他的作品。这把折扇是该馆现藏最大的传世折扇,共有15枚扇骨,两侧均贴纸,一面绘的是《柳下赏花》,另一面绘的是《松下读书》。

  从中国文人角度来说,他们自然更喜爱这种清雅的书画扇,认为只有它们才称得上“怀袖雅物”。

明 朱瞻基 《人物折扇》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洪武时代”特展上的这把折扇,双面用墨笔各绘金陵四景,共八景,各有榜题和诗咏,由11人合作完成,是一件诗书画合璧的佳作。

  明代从洪武时代起,南京就是全国最大的官营手工业生产基地,设有众多官营手工业机构,金陵折扇便是南京著名传统手工艺制品之一,至今南京秦淮河南岸仍保留着扇骨营这一古老的地名。

明人无论贵贱,不分寒暑,都以手执折扇为时髦。《利玛窦中国札记》中说,在神宗万历年间,折扇已成为一个展现风度和身份象征的物件,“在大庭广众之中不带扇子会被认为是缺乏风度”;折扇作为礼物相互馈赠也很普遍,“在我们的住处有满满一箱这类扇子礼品,都是友人表示敬意赠送给我们的,我们也拿来送人作为友谊的证明”。

  我苏特稿 记者/子野 编导/奚欣晨 摄像/谢自强 设计/陈奇 视频/陈磊 参考:《宋史》《图画见闻志》《题倭扇》《题倭翁》《两山墨谈》《贤奕编》《折迭扇的输入与仿制》《朱瞻基〈苦瓜鼠图〉〈人物折扇〉》《金扇:明代墓葬与中日交流》《怀袖雅物藏乾坤:明朝时期作为国礼的日本纸折扇》《利玛窦中国札记》《从走进宋人生活的日本蝙蝠扇说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