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09-11 11:43
近日,有网友爆料,一些色彩鲜亮的餐具如果与食物直接接触,可能会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俗话说,“病从口入”,快看看你家厨房,如果有这些餐具和厨具,赶紧扔掉!
碗:釉上彩很危险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营养科主任金薇薇近日接受杭州日报采访时指出,“通常用的陶瓷碗都是陶土经烧制后,再加上一层釉水制成的,合格的陶瓷碗对于人体是无害的。而市场上一些不合格的陶瓷碗,由于烤化温度不够或者工艺处理不当等因素,造成陶瓷碗重金属含量较高,确实是‘毒碗’。”目前市面上带有图案的陶瓷餐具主要分为三种类型:釉上彩、釉中彩和釉下彩。“其中,釉上彩色彩鲜亮,颜料中通常含有铅、镉等重金属,加上釉上彩相对低温烧制,可能导致颜料未完全固定,容易出现磨损、掉色。彩绘图案在最外层,直接接触食物。用它装高温食物、酸性食物,会加剧重金属析出。”
有三种方法能大致判断陶瓷餐具类型:
1. 看成色:餐具放在光源下,看有图案和没图案的部分折射光是否一致,有玻璃质感的是釉中彩/釉下彩,反之是釉上彩。
2. 摸质地:釉中彩/釉下彩内壁光洁,手感光滑不生涩,图案边缘没有明显分界;釉上彩摸起来相对粗糙,像贴纸质感。
3. 刮釉面:釉下彩的釉面较坚硬,劣质釉上彩可能刮一刮会刮掉部分图案。
筷子:霉斑的很危险
一双筷子使用几年是不少家庭常有的事,人们普遍认为,筷子没坏就没有必要换,其实筷子也是需要定期更换的。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风险交流部研究员韩宏伟2022年在科普中国刊文指出,大多数的家庭使用的是竹筷或木筷。竹制品与木制品两种产品是霉斑最喜欢的生存环境,且只要环境不干燥、物质本身湿度含量达到一定程度,仅需一天时间即可生成。发霉的筷子上可能有黄曲霉毒素,是一种剧毒致癌物,容易诱发肝癌。
同时,消毒不充分的筷子上大肠杆菌、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会超标,使用被这些细菌感染后的筷子很有可能会造成消化系统疾病,例如腹泻、呕吐、肠胃炎。所以,最好使用3~6个月,就要更换新的筷子。
玻璃杯:渐变色的很危险
网络上现在流行一种呈渐变色的玻璃杯,它们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冰川杯。它们的价格往往不贵,有些特价处理的甚至不到一块钱就能买回家。然而,这样的杯子可能暗藏健康风险。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张宇2024年在科学辟谣刊文指出,这种劣质彩色玻璃杯通常是电镀上色的,也就是说在玻璃表面再涂上一层有色透明玻璃涂层,然后在170~190摄氏度下烘烤约10分钟形成薄膜。
由于颜料层和玻璃层本身是分开的,如果工艺不到位,就会很容易剥落。用这种杯子装热水或酸性物质,有毒物质的渗出也会更快。颜料中的重金属悄悄溶解在水中,随着喝下的水进入体内。等到发现的时候,杯子的颜料早就被全部喝进肚子里了。
不粘锅:有划痕的很危险
不粘锅有划痕后,会向食物释放有毒塑料!《全环境科学》2022年刊登的一项研究表明,几毫米不粘锅划痕就可以释放大量塑料颗粒,并进入食物中被人体摄取。
研究发现,不粘锅涂层通常是聚四氟乙烯(PTEE)或特氟龙。这种不沾涂层是一种合成塑料,属于PFAS(全氟烷基和多氟烷基物质)家族。虽然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但是当其与坚硬物体发生摩擦时,会形成微小(
这些塑料被称为“永不降解的化学物质”,几乎无法排出体外,对健康造成永久化学危害。同时要注意:实际烹饪时,释放的有毒塑料数量将会更高。
电饭煲:涂层脱落的很危险
中国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工程师褚昱昊2021年在科普中国刊文指出,目前我国市面上电饭煲内胆最常见的是铝制内胆,金属铝有受热均匀、传热快的特点,是电饭煲内胆的首选材料。
由于铝制内胆不能直接和食物接触,所以在内胆的表面会有一层起防护作用的涂层,因此家用电饭煲内胆中最常见的搭配是铝制内胆+涂层。涂层的最大作用就是防止食物与铝制内胆直接接触。
因此,一旦涂层脱落较多,便增加了食物与铝制内胆直接接触的风险,长期使用可能会使人体的铝摄入量超标,对身体造成伤害。
资料来源:健康时报 劳动报
(大众新闻记者 黄鑫 实习生 张方媛 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