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茶专场:揭秘陆羽心中的首选茶叶——顾渚紫笋

发表时间: 2019-10-17 15:28

本文由|九十九度茶文化|原创

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社长

摄影:社员

几千年来

潮汐变幻

海水顶托

长三角形成了独特的地理环境

是什么让茶这般钟情此地?

这里与茶又有什么样的故事?

徐汇区文化和旅游局与九十九度茶文化传播中心以茶文化为纽带,为促进长三角地区文化一体化的交流和资源共享,进一步发扬传统中华茶文化,同时让广大群众和中外游客能在徐汇亲身体验和感受茶文化

定期举办茶文化审评课,同时邀请长三角各地专家举办专场,打造长三角茶空间

2019年10月13日,绿茶专场开讲啦!

主讲

李颖讲师,上海九十九度茶文化传播中心讲师。潜心学习研究茶文化多年,拥有丰富的基础知识以及品鉴实践经历

绿茶是历史上最早的茶,古代人类采集野生茶树茶芽晒干收藏,就可以看作是绿茶加工的开始了,距今至少有三千年历史

工艺

我国是绿茶的主要产地,全球70%的绿茶产自中国,绿茶种类也比较多,按照加工工艺和品质特点的不同分为蒸青绿茶、炒青绿茶、烘青绿茶和晒青绿茶

绿茶制作方法由最初的纯手工制作,逐步转变为手工与机械相结合的半手工半机械制作方法,以及简单全机械制作和全自动机械制作方法

由于绿茶种类有异,其制作工序也有差异,其中较为典型的绿茶加工工艺由杀青、揉捻及干燥等典型工序精制而成,最主要的工序差异为杀青和干燥

名茶

碧螺春

关于碧螺春最早的记录来自于明朝《随见录》:"洞庭山有茶,微似芥而细,味甚甘香,俗称‘吓煞人’。产碧螺丝峰者尤甚,名碧螺春。“

成品碧螺春茶外形蜷曲似螺,条形均匀,白毫披露,条索紧密重实 。冲泡的时候,茶叶会立刻下沉,不会浮在水面,所以它也有一个外号叫做"铜丝条"。碧螺春白毫披身,所以又被叫"满身毛",正宗的碧螺春还有一个特色"蚊子脚"

黄山毛峰

(图片来自网络)

产于安徽省太平县以南,歙县以北的黄山。茶芽格外肥壮,柔软细嫩,叶片肥厚,经久耐泡,香气馥郁,滋味醇甜,成为茶中的上品

信阳毛尖

中国著名毛尖茶,河南省著名特产之一,产自河南省信阳地区的群山之中。信阳是中国南北方的分水岭,桐柏山、鸡公山、大别山群山环绕其中,信阳毛尖素来以“细、圆、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浓、汤色绿”的独特风格而饮誉中外

太平猴魁

太平猴魁,中国传统名茶,中国历史名茶之一,属于绿茶类尖茶,产于安徽太平县(现改为黄山市黄山区)一带,为尖茶之极品,久享盛名。其外形两叶抱芽,扁平挺直,自然舒展,白毫隐伏,有“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的美名

茶叶中所含的化学成分达500多种,具有抗菌、抑菌作用、减肥作用、防龋齿、抑制癌细胞等功效。清咸丰(1859),猴魁先祖郑守庆就在麻川河畔的山中开出一块茶园,生产出扁平挺直、鲜爽味醇且散发出阵阵兰花香味的“尖茶”,冠名“太平尖茶”

西湖龙井

西湖龙井,居中国名茶之冠,产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周围的群山之中

杭州不仅以美丽的西湖闻名于世界,也以西湖龙井茶誉满全球。因采用产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龙井周围群山之中的“龙井群体种”、“龙井长叶种”和后来培育的“龙井43号”茶树品种制作,故名“西湖龙井茶”

龙井茶属于绿茶扁炒青的一种,扁炒青品质特点是形状扁平光滑,因产地和制法不同,分为龙井、旗枪、大方三种。西湖龙井按外形和内质的优次分作1~8级

品鉴

茶叶中有上百种物质,使用纯净水不会影响茶叶本身物质的溶解。快速低温出汤不仅不能让其中的有益物质泡出溶解还可能掩盖茶叶本身的缺点,导致对茶叶的品质判断出现偏差

通过100度纯净水五分钟的闷泡,不仅可以把茶叶的各种成份、香气都尽量多地泡出来,也能更好地还原各种成份的比例,这样泡出来的茶才是真正的茶味


九十九度|三克五分理念

九十九度茶文化根据国家权威发布的《茶叶感官审评方法》GB/T23776-2018为标准,按照严格的审评标准提出“三克五分”理念

常喝的绿茶、普洱、红茶、白茶,即按照:3克茶、茶水比1:50、100℃纯净水、加盖计时5分钟出汤的审评方式

而青茶(铁观音,岩茶,单枞)稍微有所不同,本应该用5克茶、茶水比1:22的比例出汤,但也可简单用7克茶,150ml茶杯代替审评

第一泡 开化龙顶

开化龙顶为浙江省的名优绿茶,以其干茶的“针形”成为中国针形绿茶的代表,同扁形绿茶的代表“西湖龙井”一起,被业内专家并称为中国绿茶的“两朵奇葩”,但是鲜为人知,今天通过品鉴试泡来感受这款龙井的特点

第二泡 西湖龙井

通过100度高温闷泡5分钟来感受正宗龙井的炒豆香及其滋味,可以明显的感受到其对比开化龙顶滋味更加浓郁,回甘生津更加明显

第三泡 黄山毛峰

通过品鉴可以明显感受到黄山毛峰的滋味虽然不及西湖龙井浓郁但是细滑度有明显的提升,由于是烘青绿茶,香气与西湖龙井截然不同

第四泡 顾渚紫笋

顾渚紫笋,因其鲜茶芽叶微紫,嫩叶背卷似笋壳,故而得名,早在唐代便被茶圣陆羽论为“茶中第一”

唐朝广德年间开始进贡,正式成为贡茶。那时因紫笋茶的品质优良,还被朝廷选为祭祀宗庙用茶。当时的皇室规定,紫笋贡茶分为五等,第一批茶必须确保"清明"前抵达长安,以祭祀宗庙。这第一批进贡的茶就被称为"急程茶"

“凤辇寻春半醉回、仙娥进水御帘开。牡丹花笑金钿动,传奏吴兴紫笋来”。这是唐代诗人张文规对当时紫笋茶进贡情景的生动描述,可见当时皇帝对顾渚紫笋的喜爱之情不亚于贵妃对“荔枝”的偏好

顾渚紫笋最早产于宜兴,后长兴加入生产,现在正在复兴研制阶段,今天大家品尝的紫笋茶是石月青教授今年制作的,外形有待进一步研究,滋味已经有所突破

作为最受中国人欢迎的茶类,绿茶以其鲜爽、甘冽、清香的特质几千年来经久不衰,更多埋藏在历史记载中的绿茶仍在等待我们的发现,品味绿茶、品味历史文化

10月20日,青茶专场将会与大家见面,期待大家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