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国四大名石之首“灵璧石”的挖掘过程

发表时间: 2018-10-06 15:17

一、灵璧石是安徽的一张名片。

灵璧石隶属于玉石类的变质岩,产于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境内,故名“灵璧石”, 又称“奇石”、“巧石”。系8亿年前地球火山运动逐渐形成的,在海底浸泡约一亿年。 灵璧石“镇宅避邪, 石来运转”,雄踞中国古代四大名石之首,集“皱、漏、透、瘦”于一体,融“形、色、声、纹”于一身,它是大自然的杰作。唐宋时期史称“供石”, 清乾隆皇帝六下江南,三次因喜爱灵璧石而改道,并御封为“天下第一石”。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时演奏的《东方红》乐曲,就是用灵璧磬石演奏的,因此灵璧石被称为“会唱歌的石头”。 宋代诗人方岩有詩赞叹道:“灵璧一石天下奇, 声如青铜色碧玉”。宋代《云林石谱》记载中国石种116种, 灵璧石排名第一。随着灵璧石文化的不断发展和提升,灵璧石逐渐成为人们居家装饰、玩赏收藏、假山园林绿化和馈赠亲友的时尚选择。 “南观迎客松, 北赏灵璧石。”作为当代中国赏石文化的瑰宝,灵璧石是安徽省独有的珍贵资源,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和收藏价值。灵璧石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深得历代文人雅士所珍爱,长期以来为中国赏石文化提供了无限空间, 随着灵璧石文化的不断发展,灵璧石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安徽省对外交流的一张名片,成为安徽省对外开放的窗口,成为安徽省经贸合作与增进友谊的桥梁

二、灵璧石属于不可再生资源, 保护刻不容缓。

灵璧石属于不可再生资源, 历史上有过三次开采高峰, 即宋代宋徽宗年间、清朝乾隆年间和现代。由于现代人们几乎毁灭性地挖掘与破坏,导致灵璧石资源频临枯竭,因此, 灵璧石资源保护刻不容缓,安徽省灵璧石协会多次组织专家到灵璧石主要产地—宿州市灵璧县、墉桥区等地考察调研,广泛了解灵璧石资源概况,呼吁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增强灵璧石保护意识, 尊重生态发展规律,保护子孙后代利益。

安徽省灵璧石协会会长黄国强表示,收藏不是目的, 如何将灵璧石作为一种文化传承下去, 更好地发扬光大, 才是我们当代灵璧石爱好者、收藏者最需要做的。未来灵璧石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依靠国家文化产业政策, 推动以灵璧石为主题的博物馆、展览馆、文博园等文化产业品牌建设, 实现灵璧石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使灵璧石早日摆脱长期出卖资源型销售模式。

三、灵璧石资源濒临枯竭,疯狂挖掘之后的痛苦与反思!

由于现代人们借助挖掘机等现代化设备,几乎没有任何悬念的就可以把一座山迅速夷为平地。而灵璧石的切肤之痛还远远不止于此, 产地的实际情况是,资源枯竭,很多石农甚至扒房子、迁祖坟来挖石头。资源的枯竭与灵璧石的井喷式挖掘让我们痛心疾首,灵璧石在哭泣……

数十年前,俯首皆是灵璧石,如今掘地三尺也难寻踪影

从遍地是石,到“拍地”挖石,再到拆掉房屋去淘石,灵璧县的石农,经历了从石的繁荣到石的匮乏的整个变革历程,不可不谓刻骨铭心。灵璧石俯拾即是的场景已经成为历史,滔滔江水东逝去,淘尽多少“天下第一石”……灵璧石。

面对灵璧石资源从匮乏逐步走向枯竭的当口,当地政府意识到了“灵璧石”的危机,以政府的名义发出了禁止挖采《公告》,而灵璧以挖石和买卖石为主要副业的石农,面对空空如也的土地,更多地表现出的是无奈和失落。

许多原先的“石农”,如今的“石贩”说:不卖石头,没有别的事干。当地没有石头,只好到江苏徐州、安徽萧县、淮北去贩石或买地挖石。

如果说,如今灵璧已无石可挖,也不太现实。在农闲时节,也时常可以看到农民在自家的田地里和荒野上挖石的身影。一开挖,十几口人坑里守石,架势之庞大,颇有一番抢石之滋味,不过,挖出的灵璧石寥寥无几,已经出现“黄金有价,灵璧石无价”的真实局面。

  最终将灵璧石的资源从繁荣送上了匮乏的境地。灵璧石曾经使当地的经济发生了复苏,而如今又迫使他们因“贫石”不得不进行痛苦地反思。灵璧石的现状就是这样!严重枯竭,都挖到自己房子里了!

  当我们在享受赏石情趣之时,可曾想过灵璧石真的来之不易。正所谓“谁知案上石?块块皆辛苦!”在此我们向采石者们致以崇高的敬意!